经典案例

Our Projects
您的位置: 首页 > 经典案例 > 1912年,武昌起义第一功臣张振武被枪毙。

1912年,武昌起义第一功臣张振武被枪毙。

发布时间:2025-03-28 浏览量:10



1912年8月16日凌晨,武昌起义第一功臣张振武,在北京前门外玉皇庙前被枪毙,罪名由黎元洪电告袁世凯,说他在武汉预备组织二次革命。


这是张振武遗体被收殓后的照片,在棺材旁哭泣的女子是张振武的爱妾,四夫人鲁文,也是他的秘书。


张振武湖北罗田人,后寄居竹山县。1877年出生, 少时在湖北省立师范学堂读书。毕业后任小学教员,这个时候,正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威逼下,步步走向半殖民地、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时代,同时,也是新思想萌芽的时代。


从甲午战争,到各帝国主义以武力划分势力范围,帝国主义的炮声震撼了这位富有爱国思想的青年, 他认为,“大丈夫忍为奴隶国民耶?"


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,1905年,他变卖了家产,自费到日本,进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、政治,又加入体育会,苦读兵法。


1907年,由刘彦介绍加入同盟会,担任湖北方面组织工作。后因徐锡麟、秋瑾在安徽起义时,张振武暗中参与,事败后,逃避到长崎,然后回到湖北。


为了发展革命力量,张振武回国后,以教书为掩护,一面联络革命志士, 一面向学生授以革命思想的教育,扩大革命队伍,并于1911年6月,在武汉参加了由孙武、焦达峰成立的共进会武昌分会,负责财务、筹款、购运军火。


为了筹集军款,他再次回竹山变卖家产捐助。这次所为引起了官吏的注意,派人侦查,在乡亲们的掩护下,得以解脱。


平博pinnacle

8 月,他筹划起义,准备以身殉国,将一子寄崇阳鲁家, 嘱咐说:“如事败垂成,幸善教此子,令继我志也。”然后,以黄丝夹炸弹,盛衣箱10多口,进武昌城。


这时, 武昌城已闻风声,全城戒严, 戎守兵坚持检查,张振武-看不能免,就用掌碎箱锁, 手上鲜血淋漓,让守兵检查, 守兵反有惧色,放其入城。


而在武昌首义成功后,张振武曾被推为武汉总代表,但张振武觉得自己资历尚浅,不足以胜任,是力辞不受,而是推荐新军中最得人望者为黎元洪为领袖。


又因为他与另外两位起义策划者蒋翊武、孙名字中均有一“武”字,年龄地位大致相当,故后人将他们称为武昌首义“三武”。


在“南北议和”后,张振武怕南北议和无效,就到上海购买枪支, 以备急用,并在上海成立民社。回到武昌后与孙武共建民社武汉支部。


南北临时政府成立后,张振武对临时政府权力分配不满意,特别是对于黎元洪受重用心中不服, 逐渐与黎元洪产生了矛盾, 黎元洪就以让张振武做袁世凯总统府军事顾问为由,解除了他军务部的职务。张振武对黎元洪也是人前背后, 谩骂不违,从而,酿成了以后的祸根。


而在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,就采取一系列阴谋手段,削弱革命党的力量, 进行独裁统治。在张振武拒受顾问一职后。见张振武笼络不住,心生歹意。

1912年,武昌起义第一功臣张振武被枪毙。


黎元洪见张振武返回湖北后,对他更不放在眼里,于是暗藏杀机,1912年8月份,袁世凯再次电召张振武入京“商议国事” 时,一个杀张振武的阴谋便在黎元洪心里酿成。他给张振武4000元钱做路费,并说:“我对于张君可抚心自问,并无一此相持不好之心。”极力怂恿其赴京。


8月10日,张振武到达北京,8 月11日,黎元洪即密电袁世凯,列张振武罪名,呈请“立予正法”。


13日,黎元洪再次密电袁世凯,催请尽快处决,说:“不杀张不独为全鄂之害,实为天下之害。” 因方维是张振武的亲信,要一并杀之。袁世凯明白,这是黎元洪借刀杀人的计谋。


想到这“借刀杀人”,袁世凯心里“嗤啦”一下,亮出了一道邪火,心中暗叫道,杀人刀啊,杀人刀,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,决定借黎元洪之刀杀张振武。


8月15日,袁世凯命“哼哈二将”冯国璋、段祺瑞在德昌饭店摆下宴席,请同盟会和共和党要人,调诣解除“党见”为由。轮流宴请军界头面人物其中就有张振武。


礼尚往来,张振武又与湖北的将校一起在六国饭店宴请北方将领。这次宴会,北洋的将领姜桂题和段芝贵等也出席了,假心假意,装腔敷衍,


散席后,大约10点左右,张振武与冯嗣鸿、时功玖分乘3辆马车返回旅社。途经正阳门时,突然被军警拦截,将张振武捆绑起来。张振武被段芝贵秘密押到军政执法处,于16日凌晨1时,捆在木柱上,身中6弹毙命。


第二天早晨,同盟会、共和党等同志,前去质问袁世凯。袁世凯挤出几滴眼泪,然后说:“我明知对不住湖北人,天下人必将骂我,但我实不能救他。”接着, 拿出黎元洪的密电。


之后,袁世凯命令以大将厚礼葬张振武、方维,并且赠以3000元,以安抚因张振武案而被激怒的革命党人。由于袁世凯大权在握,革命党人也无可奈何。

QQ

在线咨询真诚为您提供专业解答服务

热线

13594780300
7*24小时服务热线

微信

二维码 扫一扫微信交流